农贸市场设计:看专业设计如何点“市”成金?

 2025-10-14 16:16
传统菜场为什么赚钱越来越难?因为很多老市场出现了光线昏暗、气味难闻、动线混乱的问题,顾客不愿久留,摊主生意也难做。怎么把这样一个老市场,改造成一个人气旺、能赚钱的“好市”?关键就在于专业农贸市场设计。设计做对了,就能点“市”成金。


 

专业设计,从哪几个方面点“市”成金?

1.用光线点亮“鲜”气——提升商品价值
专业设计会巧妙运用灯光。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灯光方案:蔬菜区用冷白光,凸显翠绿;肉类区用暖白光,衬托红润;水果区用点光源,让果实更显诱人。明亮的灯光不仅能照亮角落,更能“点亮”商品的卖相,让食材自己会说话,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2.用通风驱散“异”气——优化购物体验
通过科学的通风系统设计和功能分区,将水产、禽类等易产生气味的区域独立出来,并设置专门的排风和排水系统。保持市场内空气流通、清新,顾客才能放松心情,悠闲地逛完每一个角落。
3.用动线引导“人”气——提升消费效率
专业的动线设计,就像一位无声的导购。通过清晰的“回字形”、“一字形”或“F形”等动线规划,引导顾客自然而然地逛遍整个市场,不漏掉任何一个摊位。同时,将关联性强的商品(如蔬菜和调味品)就近布局,方便顾客一站式购齐。客流畅通了,每个摊位的曝光率都大大提高。
4.用颜值吸引“流”气——打造网红打卡地
现代农贸市场早已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融入本地文化元素、使用清新统一的标识系统、设置舒适的休息区……一个高颜值的市场,本身就能成为吸引年轻人拍照、打卡、分享的“网红地”。人气,就是这样被带来的。


 

成功之例:设计改造成效

上海三林农贸市场曾是典型的 “老破小”,1500㎡的空间布局混乱,死角多且利用率低,一层与二层商业完全脱节,客流断层严重,更要在不中断营业的前提下完成改造。杭州飞洋设计团队以 “上海里弄文化” 为底色,给出了精准解决方案:围绕核心生鲜区打造闭合主环线,清晰串联蔬菜、肉类、水产等业态,沿街外铺引入轻食茶饮形成 “即买即食” 消费链,还在入口设置跨层视觉导引,让客流自然向二层流动。改造中保留了老摊位的木质招牌,新增复古吊灯与通风窗,中岛区还打造了 “菜场咖啡角” 等休闲场景。最终这里变身 “一刻钟现代便民生活圈”,老街坊频频回头,年轻人主动打卡,摊主生意较之前提升三成以上,成为上海社区市集升级的标杆。
 
2.贵州黔山市集农贸市场:
贵州凯里的黔山市集原址是半地下空间,采光通风差、前后入口高差大,还需兼顾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高品质服务升级。飞洋设计以 “贵州精品・黔山本色” 为核心,用 “山地梯田” 立体布局化解空间缺陷:利用高差设计台地式摊位,设置挑空天井引入自然光,搭配镜面装置拓展视觉空间。更为每个摊位引入电子屏可查食材产地与检测报告,还设置透明厨房与共享就餐区。改造后,这个曾经昏暗的地下室变成了区域性农贸标杆,雷公山生态蔬菜、从江香猪等特色摊位客流不断,商户收益显著增长,更成了展示黔东南风物的窗口。
 
【飞洋总结】随着大家对购物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农贸市场的设计也会不断创新。未来的农贸市场,不仅会更智能,还会更环保,甚至有条件的市场还可以改造为“菜市场 + 小吃街”的模式,让顾客买完菜还能顺便吃顿地道小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专业设计的支撑,有需求的话随时咨询我们就好!
 

上一篇:综合农贸市场设计规范:多业态布局与空间规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