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风,终于吹到了老百姓每天都要逛的菜市场。传统的菜市场常常让人又爱又恨:菜是新鲜的,价是实惠的,但地是湿的、味是冲的、过道是挤的。要想真的让老百姓买菜舒心,菜市场的改造必须来点实实在在的。那么,到底该怎么改?


首先要解决的,是菜市场格局问题。很多老菜场为什么总让人感觉混乱?因为缺乏科学分区和动线规划。好的菜市场设计,一定是从人流出发,清晰设置蔬菜、肉类、水产、熟食等区域,让顾客能够顺畅地走一圈就买齐所需,而不是来回绕路。主通道宽度至少应保证两人并排加一辆购物车通过,次要通道也要留足空间,避免人一多就挤得水泄不通。
其次,市场卫生和配套设施得跟的上。传统菜市场地面总积着水,水产区更是污水横流,一到夏天又腥又臭。新菜市场设计必须把排水和通风做好:地面要铺防滑地砖,每个摊位下面都装独立排水沟,水产区再额外加个挡水板,防止污水流到过道上;屋顶装大功率排气扇,每个摊位配个小垃圾桶,保证市场里没异味。除了这些,还得加些实用配套:老人逛累了想歇脚,就设几个长椅;买完菜想临时存东西,就装几排储物柜;甚至可以在门口加个公平秤,老百姓买完菜能称一称,心里更踏实。
再者,智慧化改造需要融入进来,让买菜更省事。现在大家都习惯用手机,新菜市场设计可不能少了这部分。硬件上,每个摊位装个智能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菜价、重量,算好总价,还支持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不用再找零;水产、肉类摊位旁装个溯源屏,老百姓扫一下菜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菜的产地、运输时间、检测报告,买得放心。


说到底,新零售赋能下的菜市场改造,目标不是把它变成生鲜超市,而是用设计、技术和服务提升,放大其固有优势——商品新鲜、价格亲民、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弥补传统短板——环境、效率和服务单一。这样的智慧菜场,环境好了、效率高了、功能多了、人情暖了,才能真正成为咱老百姓家门口离不开、去了就舒坦的“生活好邻居”。
这阵新零售的风,吹进农贸菜场,吹走的应是烦恼不便,吹来的该是便利与舒心。这样的改变,值得更多市场学起来,改起来!
上一篇:“一店一品”:农贸市场设计如何突出个性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