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改扩建,如何最小化影响经营?

 2025-08-22 16:32
农贸市场改扩建的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施工推进与经营保障,始终是项目推进的核心难题。许多市场管理者容易陷入"重硬件升级、轻经营延续"的误区,导致改造完成后商户流失、客流锐减。这里将从实操层面探讨关键解决思路,帮助市场实现改造与经营的平稳过渡。


 

一、制定分区分期施工方案

全面停业施工虽然能加快工程进度,但会对商户经营造成毁灭性打击。科学的做法是采用分区分期施工策略,将市场划分为若干施工单元,按顺序依次改造。例如先对蔬菜区进行改造,同期保持肉类、熟食等区域的正常经营;待该区域完工并恢复运营后,再进行下一个区域的施工。
 
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施工时序的安排,将噪音大、粉尘多的作业安排在市场非营业时段进行。同时要设置清晰的临时通道和指引标识,帮助顾客顺利找到经营中的商户。虽然这种方式会延长总体工期,但能确保市场在整个改造期间保持部分营业状态,最大限度减少对商户经营的影响。
 

二、合理设置临时经营场所

在农贸市场改扩建过程中,临时经营场所的设置至关重要。可利用市场周边空地、停车场等区域搭建临时经营棚,为受影响商户提供过渡经营场地。临时场地虽然简陋,但必须保证通水通电、通道畅通等基本经营条件。
 
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前告知顾客市场改造安排和临时经营区域位置,可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现场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帮助商户留住老顾客。对临时经营期间的商户,可适当减免租金或提供其他经营支持,帮助其度过过渡期。


 

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改扩建过程中最易引发纠纷的就是沟通不畅。建议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商户代表大会、施工现场接待点、微信群等多种渠道,保持与商户的密切沟通。要及时通报工程进展,提前告知施工安排,对商户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响应和解决。
 
特别是对施工期间不可避免的停水停电、通道封闭等问题,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对经营的影响。可成立由市场管理方、施工方、商户代表组成的协调小组,共同处理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完善过渡期经营保障措施

农贸市场改扩建期间,要确保公平秤、休息区、卫生间等基础服务设施正常运转,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临时通道,保证顾客通行顺畅。针对老年顾客居多的特点,保留原有的便民服务项目,如免费复称、简易缝补等。通过社区公告、市场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发布营业指引,告知顾客正常营业的商户名单和位置,减少顾客的购物困扰。
 
做好以上这些关键环节的把控,就能让农贸市场改扩建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经营的影响。当改造完成后,商户队伍稳定、老顾客回流,再加上升级后的优质环境,市场自然能实现人气与效益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