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

 2024-03-12 13:33
项目名称:晴隆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
项目规模:约4000平方米
设计单位:飞洋建筑设计/飞洋市集设计研究
项目地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未来新城西环路与1号路交叉口
项目类型:新建商业中心配建型农贸市场
 
【一句话项目概括】
县域核心区内一站式商贸中心的配套农贸市场,承接传统赶集人气,打造兼具烟火气与科技感的现代智慧市集。
 
【项目概况】
晴隆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未来新城核心区位,属晴隆国际商贸城重点配套业态之一。市场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项目占据新老城区结合部黄金地段,原址即为县域知名赶集市场,坐拥庞大且稳固的传统客流基础。飞洋设计团队以“智慧+烟火”为主风格,将现代简约风格与赛博朋克元素融合,打造兼具功能性与辨识度的新型农贸市场
 
 

▲ 晴隆国际商贸城展示中心开放现场
 

【核心挑战】
如何承接传统赶集人流并实现现代市场转化?
如何在综合体多元业态中凸显农贸吸引力?
如何通过设计平衡“烟火气”与“科技感”?
 
【优势分析】
区位流量焦点:位于新老城区结合部,紧邻西环路与1号路交叉口,交通通达性强,可辐射周边居住区与商贸区域,扩大服务半径。
强人流基础保障:地处未来新城传统赶集区域,每逢集市人气旺盛,具备稳定且庞大的原生客群,为市场运营提供天然流量支撑。
政策与配套加持:属晴隆县重点项目与民生工程,政策支持力度大;同时依托商贸城 “农贸副食 + 家居建材 + 多元业态” 的综合配套,可实现客群共享与业态互补。
 
 ▲ 晴隆国际商贸城
 

【难点分析】
人流转化与留存:传统赶集人群习惯“露天、流动”的采购模式,需通过设计优化引导其适应固定市场环境,提升消费黏性。
风格融合难度:赛博朋克风的酷炫感与农贸市场的“烟火气”存在视觉与氛围差异,若设计不当易导致风格突兀,影响消费体验。
业态布局平衡:作为商贸城配套业态,需在有限空间内合理规划农贸品类分区,同时兼顾与建材、百货等其他业态共生互促,避免功能割裂。
 
【设计策略(放大优势)】
1、人流承接与激活:
​通过主入口的开放式设计和醒目视觉引导,有效承接和导入传统赶集及城市多元客流。
2、落地政策与智慧化优势:
依托政策支持,引入智能彩虹灯带与业态标识灯牌,实现照明、分区引导与视觉记忆点三重功能,提升市场辨识度与购物效率。
3、推动综合体业态联动:
设计市场与商贸城家居建材、日化百货等业态的共享通道,实现客群互导,放大综合体配套优势。
 

▲ 晴隆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设计效果
 

优势最大化
成功将“传统赶集人流”转化为现代市场消费力,将“政策与区位优势”转化为民生与商业价值双重提升。
体验升级
通过智慧灯带与鲜明业态标识,打造高效便捷、视觉鲜明的购物场景,增强消费者体验感与认同感。
商业增值
农贸市场作为商贸城核心配套,显著提升整体项目竞争力与价值,推动区域消费升级。
 

▲ 晴隆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设计效果
 

【设计策略(规避难点)】
1、提升客流适应性与留存:
通过清晰动线规划和业态分区标识,降低传统客群对新市场环境的陌生感,提升购物便捷性。
2、实现风格和谐统一:
以现代简约风格为基底,赛博朋克元素作为点缀,如顶部运用彩虹灯带结合业态发光字,在突出科技感的同时避免过度夸张,保持市场整体视觉协调。
3、业态布局协同商贸体:
依托商贸城综合业态优势,将农贸与周边商业形成互补,强化“一站式”消费吸引力。
 
 ▲ 晴隆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设计效果
 
 【总结
飞洋设计团队紧扣晴隆项目 “人气转化+消费升级” 核心诉求,通过现代设计与传统氛围的巧妙融合,以及智慧元素与实用功能的有机结合,成功将晴隆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打造为一个既延续当地市集文化、又符合现代消费趋势的标杆性民生项目。市场不仅有效承接了传统赶集人气,提升了居民购物体验,也显著增强了晴隆国际商贸城的整体功能与吸引力。